玩转沙水游戏 共享教研智慧——游戏教研组5月教研活动
沙和水是大自然赐给幼儿的礼物,是幼儿身边最直接、最常见、最易于感知的天然材料。《指南》中提出:沙水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探究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幼儿园开展沙水游戏,能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原生态、贴近大自然的游戏环境中,能促进幼儿双手协调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和幼儿间合作能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师们对沙水活动的探究,我们于5月9日开展了“玩转沙水游戏,共享教研智慧”的研讨活动,以老师们观察到的沙水游戏为例,共同探讨幼儿园沙水游戏的活动,充分发挥沙水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教研活动开始前,主持游戏活动的梁芳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并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深度学习,本学期游戏组以户外沙水区为研究重点,整合前期沙水区的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在沙水区不断尝试、大胆操作,体悟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多元性及创新游戏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提高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老师们对上一阶段游戏情况以视频案例的形式进行反馈,分析并解读本月研究重点。
高倩倩老师分享的沙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探讨、尝试、验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沙水游戏“挖河道、搭桥、大树喝到水啦”等环节,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不断扩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感知不同材料与沙水的关系,开启有效的学习和思考,实现游戏促进学习和发展的价值,见证游戏中生长的力量。
皇甫倩文老师从幼儿沙水区问题的提出到游戏计划的落实这个过程中,调查了幼儿已有经验,判断游戏价值与幼儿共同商量绘制沙水区设计图,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适时介入,都一步步地在助推游戏活动的深入发展。以幼儿学习轨迹为参照,观察幼儿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爱玩、会玩,老师慢慢学会去听孩子们心底的想法,也更加享受去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故事,试图从中读出不一样的孩子,相信会收获幼儿更好、更真实的成长。
朱佳瑜老师从孩子们的沙水案例出发,发现在游戏中儿童对沙池游戏空间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幼儿用语言、绘画、照片描绘出沙池的全景,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梳理,发现沙池材料和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并执行改造计划,调整沙池的游戏材料,改善遮阳条件,改造功能区,形成沙池公约,引发孩子与环境、材料的互动。
活动最后,梁芳老师总结到:“看着孩子们玩沙玩水,觉得他们的动作好像很相似,其实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行为特点都是不同的,所以玩沙水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划分。”“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本次研讨活动让教师对沙水区游戏材料和支持策略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我们相信,接下来教师将会为幼儿沙水游戏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支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在提升沙水区游戏质量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探索……